[1] 何清华, 钱丽丽, 李永奎. 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现状与趋势[J]. 建筑经济, 2012, 33(8): 10-14.
[2] 王雪青, 张仕廉, 张连营. 工程项目供应链构建与合作伙伴选择研究[J]. 土木工程学报, 2008, 41(11): 124-130.
[3] 周颖, 杜亚灵. 基于 BIM 与 RFID 集成技术的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[J]. 科技管理研究, 2016, 36(18): 219-224.
[4] 刘贵文, 高源, 尹洪英. 基于云平台的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构建研究[J]. 科技管理研究, 2017, 37(16): 205-211.
[5] 张水波, 何伯森. 国际工程 EPC 项目采购管理模式及供应链协同优化研究[J]. 土木工程学报, 2011, 44(9): 129-136.
福建 福州 350300
摘要:本文围绕建筑领域供应链协同优化的实际应用展开研究,首先说明这类协同优化在实际中的重要作用,以及背后的理论依据。接着探讨建筑供应链的特殊特点和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,在这个基础上详细研究包含合作伙伴挑选、信息互通、流程整合等环节的实践方法。通过具体项目的例子,更具体地展示协同优化在提高项目进度、控制开支等方面带来的实际效果,最后对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。
關鍵詞:供应链协同优化;建筑领域;实践策略
一、引言
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,成本控制、工期安排、质量保证等问题一直是关键挑战。过去常见的建筑供应链模式,存在信息传递慢、各方合作效率不高的问题,不太能满足现在建筑项目越来越复杂的要求。供应链协同优化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办法,通过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参与的各方整合起来,让资源分配更高效,信息能及时共享,流程也能更顺畅地配合,从而提升项目整体效益。深入研究它在建筑领域的实际应用,对推动行业转型、增强竞争力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。
二、建筑领域供应链协同优化的理论基础
(一)供应链协同的概念
供应链协同属于供应链管理里的一个重要思路,它强调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不是各自单独运作的,而是围绕共同的目标,形成比较紧密的联系。通过共享信息、协调行动,来优化整体的运作效果。这样的合作,能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等造成的决策失误,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环节,让供应链整体的效率和收益都有所提升。
建筑领域的供应链协同更复杂、涉及面更广,会涉及业主、设计单位、施工公司、材料供应商等多种不同的参与方。业主提出项目的具体要求,设计单位把这些要求变成详细的设计方案,施工公司负责按方案去实际建造,供应商则提供所需的材料和设备。只有各方一起分享项目的进展情况、材料需求、设计变动等信息,并且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各自的行动,才能保证项目从开始规划到最终交付的整个过程顺利进行,既把项目做好,又让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最大满足。
(二)相关理论支撑
1. 交易成本理论
该理论指出企业间交易存在搜寻、谈判、监督等成本。建筑企业通过供应链协同优化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关系,可减少交易频次与不确定性,从而降低综合交易成本。
2. 资源基础理论
该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源于独特资源与能力。建筑供应链各参与方拥有差异化资源与能力,通过协同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共享,能有效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实力。
3. 协同效应理论
协同合作会产生”1+1>2”的叠加效果。在建筑领域,供应链协同可推动参与方在技术、管理、资金等层面深度合作,实现优势互补,进而提升项目实施效率与工程质量。
三、建筑供应链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
(一)建筑供应链的特点
1. 复杂性
建筑项目涉及业主、设计单位、施工企业、供应商、监理单位等众多主体,各方关系交错且利益诉求各异。同时施工过程涵盖基础工程、主体结构、装饰装修等多环节多专业,进一步增加了供应链管理难度。
2. 临时性
建筑项目具有一次性特征,每个项目都有特定目标、要求与时间限制。因此供应链组建具有临时性,需在项目结束后解散,这对协同管理提出更高挑战。
3. 不确定性
项目推进时常常会受到天气变化、地质条件波动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,这些没法提前确定的变量会打乱供应链的正常运转节奏,让管理工作变得更麻烦。
(二)建筑供应链存在的问题
1. 信息共享不足
各参与方之间经常有信息不通的情况,信息传得慢或者传错了,容易导致做决定的时候出错,还会造成资源浪费。比如设计方和施工方平时交流不够,可能就会出现设计改来改去的情况,既耽误工期,钱也不好管。
2. 合作伙伴选择不当
有些建筑企业挑合作伙伴的时候没有合理的挑选办法,选出来的合作方要么能力不够,要么信用不好,满足不了项目需求,这样一来供应链就不太稳,项目出问题的可能性也变大了。
3. 流程衔接不畅
供应链各个环节在衔接上有麻烦,像采购和施工这两个环节配合得不好,可能就会导致材料送晚了,拖慢施工速度。再加上各参与方自己的流程和标准不一样,一起工作的时候更难管了。
四、供应链协同优化在建筑领域的实践策略
(一)合作伙伴选择与关系管理
1. 建立科学的合作伙伴评估体系
建筑企业需要制定一个包括企业信誉、技术水平、资金实力、管理能力这些方面的评估办法,把这些因素一起考虑,选出信用好、能力强的合作方,让供应链更稳更可靠。
2.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
可以通过签长期合同、组建合作联盟这些方式,和合作伙伴保持稳定的关系。合作过程中一起定目标和计划,说清楚各自的责任和权力,这样双方都能得到好处。
3. 加强合作伙伴的激励与约束
可以定一些奖励办法,对做得好的合作伙伴,多给他们一些项目,或者价格上给点优惠;同时也要定一些惩罚的规矩,要是出现不遵守约定的情况,就扣保证金,或者不再合作。
(二)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与技术应用
1. 搭建整合型信息共享平台
建筑企业可以搭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共享平台,让各个参与方的信息能马上传通。通过这个平台,各方能随时看到项目做到哪了、材料到哪了、钱花在哪了这些情况,做决定的时候更准。
2. 引入前沿信息技术
建筑企业可以试着用BIM(建筑信息模型)、RFID(射频识别)这些先进技术,让信息收集、传送、处理得更快。比如说BIM,能看到建筑项目的立体模型,各参与方交流更方便,一起工作更快;RFID技术能一直跟着建材跑,保证材料送得准送得快。
3.强化信息安全保障
信息共享时,建筑企业需要重视信息安全,保证数据不泄露、不损坏,随时能用。比如用加密手段和权限控制,避免信息被泄露或滥用。
1.全面梳理供应链流程
建筑企业需要全面梳理供应链各个环节,弄清楚每个环节具体做什么、怎么操作以及有哪些标准。梳理之后,能发现流程里的问题和卡壳的地方,给后续优化打基础。
2.推进流程优化调整
建筑企业可以根据梳理结果,对供应链流程做优化调整。比如简化步骤、去掉多余环节、提升自动化水平,这样能让供应链运转得更快。像采用协同采购模式,让采购和施工环节衔接得更紧密,材料供应就能更及时准确。
3.建立动态监控反馈机制
建筑企业需要建立监控和反馈机制,实时盯着供应链流程的运行情况。监控过程中,一旦发现问题就能马上处理,调整优化流程。另外,还要定期检查优化效果,让供应链流程越来越完善。
有个大型商业建筑项目,总建面[X]万平米,涵盖地下车库、商业裙楼和写字楼等部分。项目工期紧、质量要求严,这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要求自然更高了。
1.严格筛选与管理合作伙伴
项目开始前,建设方通过严格招标,选了经验足、口碑好的设计方、施工方和供应商当合作伙伴。还和各方签了详细协议,明确各自权责,并且定期沟通协调,把合作关系管得更紧。
2.推进信息集成共享
建设方建了个基于BIM的信息共享平台,让设计、施工和供应商三方能即时互通信息。各方通过这个平台,能及时掌握设计变化、施工进展和材料供应情况,做决策时更有底。另外,还用RFID技术实时追踪建材,材料供应就更准更快了。
3.深化流程整合优化
建设方全面梳理并优化了供应链各环节,用了协同采购模式,让采购和施工环节连得更紧。还建了监控反馈机制,实时盯着流程运行,一有问题马上调整优化。
现在科技发展很快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这些新技术不断进步,给建筑供应链协同优化带来了新机会,推动它向智能化发展。用智能技术,供应链能自动做决策。比如,智能系统用大数据分析以前项目的供应链数据,再结合现在项目的需求,能快速准确地决定采购和运输这些事,避免了人做决定时的主观偏差。智能调度也很关键,它能根据工地实时进度和需求,灵活调配建材和设备,让资源用得更高效,减少闲置浪费。另外,智能监控系统能实时盯着供应链各环节,发现问题及时报警,管理人员就能马上处理,供应链效率和管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。
现在全球都在提倡可持续发展,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。建筑供应链协同优化也会更重视绿色发展。一方面,选建材时会更偏向环保材料,这些材料生产时污染小,用在建筑里还能降低能耗、减少垃圾。另一方面,优化施工工艺,能减少施工时的能耗和污染。比如预制装配式技术,大部分构件在工厂做,能减少工地的噪音和粉尘污染。这些办法能让建筑项目对环境影响更小,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。
现在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,建筑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很明显。这种情况下,建筑供应链协同优化也得更关注国际化。和国际知名企业合作,是建筑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办法。这些国际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有多年经验,模式成熟高效。国内企业和他们合作,能学到先进的管理理念,比如精细的成本控制、高效的物流配送。引进这些技术和理念,国内企业能优化自己的管理体系,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。另外,国际化合作还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进入全球市场。企业能拓展业务,参与不同国家的项目,积累更多经验。这不仅提升了国际竞争力,还能带来更多发展机会,让企业走得更远。
在建筑行业里,推动供应链合作优化的实际操作其实有挺重要的实际价值。具体来看,像选对合作伙伴并维护好关系、让信息能顺畅共享整合、把各环节流程理得更顺这些实际操作方法,能解决不少实际问题。比如信息互通不够、选伙伴没考虑周全、流程连不上这些情况,处理好了就能让项目干得更快更好,还能少花钱少出问题。另外,从一些实际项目的情况来看,这种合作优化的办法确实能带来挺明显的效果。往后看,建筑供应链的合作优化应该会往智能、绿色、国际这几个方向发展,能给行业升级和长期稳定发展帮上不少忙。
參考文獻:
[1] 何清华, 钱丽丽, 李永奎. 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现状与趋势[J]. 建筑经济, 2012, 33(8): 10-14.
[2] 王雪青, 张仕廉, 张连营. 工程项目供应链构建与合作伙伴选择研究[J]. 土木工程学报, 2008, 41(11): 124-130.
[3] 周颖, 杜亚灵. 基于 BIM 与 RFID 集成技术的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[J]. 科技管理研究, 2016, 36(18): 219-224.
[4] 刘贵文, 高源, 尹洪英. 基于云平台的建筑供应链协同管理系统构建研究[J]. 科技管理研究, 2017, 37(16): 205-211.
[5] 张水波, 何伯森. 国际工程 EPC 项目采购管理模式及供应链协同优化研究[J]. 土木工程学报, 2011, 44(9): 129-136.